LNT,Leave No Trace (無痕旅遊)
從事戶外活動請:除了足跡,什麼都不留下;除了回憶與照片,什麼都不帶走。
<<<<==== 分隔線 ====>>>>
歡迎無私禮貌的討論,請勿情緒化筆戰。
本站文章如需引用請務必告知並註明出處,請勿擅自轉貼!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100429_Landsborough_Family

為台灣平民醫療奉獻五十年歲月 - 彰化基督教醫院蘭大弼院長
完整內文於今周刊691期,2010322-28
撰文-陶曉嫚

前言:

彰化基督教醫院榮譽院長蘭大弼於三月二日辭世,他不僅傳承雙親的衣缽,為台灣中部醫療奉獻心力,蘭氏「醫門四傑」的儉樸與力行奉獻,更是台灣醫療邁入現代化的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篇章。

蘭醫師兩 代父子夫婦(蘭大衛醫師、連玉瑪女士、蘭大弼醫師、高仁愛醫師)奉獻畢生,行醫救人,照顧窮苦,在台灣與大陸奉獻長達70年的青春歲月。

下為今週刊的本篇的前面段落。

台灣時間三月二日下午,遠在地球另一端的英國正值清晨,高齡九十六歲的宣教士醫師蘭大弼(David Landsborough IV)躺在病床上,看護、神職人員與親友陪伴於一旁,聆聽他最後的交代。彌留之際,他忽然喃喃說出一段難以解讀的遺言,在場所有人不明所以,長子唐納(Donald Landsborough)卻聽出來,原來,父親正在用台語,為他們一家人奉獻六十八年青春的台灣祝禱。

台灣是蘭大弼的出生地,更是他割捨不下的第二故鄉,彰化基督教醫院即是由蘭大弼的父親蘭大衛(David Landsborough Ⅲ)與母親連瑪玉(Marjorie Learner)所創。行醫時,他總穿著最具「英國紳士」風範的短褲和長襪,但他小時候卻像所有台灣囝仔一樣,愛打赤腳跑過街道,蹲在廟口看布袋戲。他一口流利的閩南語,就是從兒時扎下的根基。

在台灣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蘭大弼八歲時到中國山東煙台的教會學校讀中學,由於行為舉止太像台灣人,居然被英國同學欺負,還被取了個「台灣小孩」的綽號...(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91期,各大便利商店及連鎖書店均有銷售)

文章內,個人擷取一些感人事蹟。

父親,蘭大衛醫師於1896年底開始在彰化地區設立診所並進行醫療傳道。

1928年,蘭大衛醫師親自開刀,切割其夫人連瑪玉女士的大腿皮膚,移植給十三歲病童周金耀,即彰基「切膚之愛」事蹟。當年周金耀跌倒後音處理不當,膝蓋處關節的小傷口居然潰爛至大腿,蘭夫人知悉病童之病況,若不及時施行手術恐有生命之慮。遂與其夫商榷用何方法可治周童之疾。蘭醫生回答,「醫典上記載有一種植皮手術,但這種手術必須割切其他部位的皮膚,然後補到患部,使其再生新皮膚。」當時植皮手術還只是一項未經臨床證實的理論,蘭大衛為了救治周金耀,毅然決然要切取妻子連瑪玉右大腿上的四塊皮膚,移植到周金耀的膝蓋傷口上。這項堪稱台灣首次的皮膚移植手術,雖因排斥作用而失敗,卻讓蘭醫師獲得「靈感」,第二、三次手術時,改切取周金耀自己大腿少量的皮膚,移於膝蓋的傷口表面上,歷經一年之後,傷口終於痊癒。後來蘭醫師還栽培周金耀唸書求學,之後返回醫院擔任牧師,並曾獲選為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總會的議長。
http://oa.mingdao.edu.tw/~foo/www8/fenyes/b3.htm

1940年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同窗選擇上戰場拿槍與納粹廝殺,但獲得醫學博是的蘭大弼則與妻子高仁愛起手術刀到中國泉州的惠世醫院服務;在猛烈的砲火與醫療資源匱乏的環境,沒有自來水,晚上才供電,電燈泡常因電壓過強而燒斷,沒有X光機,醫師必須更仔細檢查,才能診斷出病狀,當地除了傷寒,肺結核肆虐,許多受到槍傷的傷患上門求醫,還有被老虎咬傷得居民,醫院常人滿為患,蘭大弼夫婦率領的醫療團隊,用無比的毅力與熱情克服這些問題。

大陸政權變色,1952年,蘭大弼夫婦離開耕耘十二黏得惠世醫院,進入彰化基督教醫院服務,並於隔年接下院長職務,面對各種醫療需求,培育人才,醫療現代化為首要挑戰。

蘭院長將高信義醫師送去英國專攻皮膚科,高醫師歸國之後,彰基便成立全台第一家皮膚科的專門門診,而揭發米糠油含多氯聯苯的,也是高信義醫師,都是由高醫師主治;如果沒有蘭院長的遠見,毒米糠油恐怕會殘害更多民眾。

蘭院長在英國帶著學生去看足球,由英格蘭與蘇格蘭兩大宿敵度對決,身為蘇格蘭人的蘭大弼看到英格蘭射門成功,在一片蘇格蘭語的譁聲中,他那句台語的“靠背阿”格外突出。

九十三年,伴蘭大弼院長打拼一生的妻子高仁愛女士因卵巢癌往生,這些年來蘭院長一直思念著愛妻,04年由學生培同來到妻子最喜歡的日月潭,彷彿觸景傷情,他不禁用英文問高徒:Hw can a man live without his wife? 沒有太太的男人該如何獨活?學生語塞,這也是蘭院長最後一次目睹日月潭湖光山色。

可能在醫院上上下下,晚年飽受膝關節炎之苦,蘭院長換了人工關節,不能像以前一樣出入都騎腳踏車;而他將兩百萬元的退休金全都娟出來,他無法添購代步車,台灣友人幫他集資買一台。

看到蘭院長生活清苦,陳守棟醫師不禁問他:他很多同學都住倫敦豪宅,有名車遊艇,但他一世都在台灣彰化,只有一輛腳踏車,會不會羨慕?但蘭院長說不會,接著他老人家沉思一會,便問起彰基醫院,現在還有沒有救人?有沒有幫助窮人?大家對彰基的印象如何?蘭院長有他固執的一面,不希望醫院企業化,營利化,陳守棟醫生說。

09年九月二十六號,陳守棟在德國開完會,飛往倫敦拜訪蘭院長,卻目睹他倒在廚房地板,昏睡近一天,陳醫師發現他骨盆骨折,還有失溫的現象,想將他送醫,他老人家卻堅持:『你來是客人,我要招待你,醫院明天再去。』最後是長子唐納一句:『陳醫師是您在彰基培養的外科醫師,要相信他。』才肯上救護車。

蘭醫師兩 代父子夫婦(蘭大衛醫師、連玉瑪女士、蘭大弼醫師、高仁愛醫師)是一群『忘我』擁有大愛的人,他們一向在服務別人,把病人擺第一;雖說他們均已離開這個世界,但是他們無私的奉獻,為世人典範。

蘭大弼院長大事紀
1914-出生於台灣彰化
1932-進入倫敦大學醫學院就讀
1939-在中日戰爭越演越烈之際,到中國泉州惠世醫院服務
1952-國共政權變色,蘭氏夫妻離開中國,來到父親蘭大衛創立的彰化基督教醫院服務
1953-成為彰基第九任院長
1980-任彰基院長達28年退休,被聘為終身榮譽院長
1996-獲頒第六屆醫療奉獻獎,李登輝總統贈勳紫色大綬景星勳章
2010-三月二日清晨在英國倫敦逝世,享壽96歲

其他相關網址連結分享:

蘭醫師兩 代父子夫婦(蘭大衛醫師、連玉瑪女士、蘭大弼醫師、高仁愛醫師)奉獻畢生,行醫救人,照顧窮苦,長達70年的青春歲月。
http://tw.myblog.yahoo.com/lovegodlovetw/article?mid=8828&prev=8848&next=8816

彰化基督教醫院創始
http://www2.cch.org.tw/history/story3.htm

彰化基督教醫院大事紀要
http://203.75.23.2/hospital_a.aspx

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 建設成長
http://www2.cch.org.tw/history/story11.htm

彰化基督教醫院大事敘述 (西元1951年~1970年)
http://bbs3.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fellowship/M.877707222.A/M.877707634.A/M.877707665.B.html

高仁愛醫師,蘭大弼院長夫人
http://www2.cch.org.tw/history/story10.htm

高仁愛醫師述傳
http://www.laijohn.com/archives/pm/Landsborough,J/biog/Khou,Bhong.htm

蘭大弼醫師和高仁愛醫師結婚照片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raRWhztpdNW365Km84N-NKJOJxxJg0IKXqYWQB1bR53gh4nl7jvlrE28f7fOZ1NJXeFDWKPBK9utrecZNVnAJ8gc52byI02D_xuW6vfSbw1gLDJdLOiOx8tGrtB83N70_-EAU8OoLIAg/s1600-h/DSC00463.JPG

切膚之愛事蹟
http://www2.cch.org.tw/history/story31.htm

切膚之愛事蹟內容
http://www.sgwlf.artcom.tw/ap/detail_cust.aspx?bid=121&sn=3d050f80-414c-46f8-8497-274222b4cba8

切膚之愛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HBLNt24LwA

Youbute 民視新聞影片- 關於彰化基督教醫院前院長的新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aMKrF0Otw8

切膚之愛一些歷史照片
http://www.sgwlf.artcom.tw/ap/detail_cust.aspx?bid=121&sn=12ab5413-36cc-45a6-8f87-f7ab8ec47362

令一篇關於切膚之愛的文章, 圖文並茂, 並有關於一些後續歷史
http://oa.mingdao.edu.tw/~foo/www8/fenyes/b3.htm

周金耀牧師 - 當時接受切膚移植手術的小孩, 後來成為牧師, 下為他的完整人生介紹
http://www2.cch.org.tw/history/story14.htm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